索引号
115111250087832818/2024-00012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蓬安县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1-17

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4-01-22 | 来源:县政府办

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17日   



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


蓬安县卫生健康局

2024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主要成效

第二节发展机遇

第三节 面临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第二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第三节  积极推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第四节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

第五节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

第六节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七节推进中医医改工作

第八节强化中医药行业管理

第九节强化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管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第二节强化政策保障、宣传引导工作

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及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蓬安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根据《南充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中医药管理局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省中医药工作要求和《健康蓬安2030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依法行政有序推进。把《中医药法》纳入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将宣传贯彻工作列入全中医药工作要点。多途径开展中医药法宣传,围绕中医药法和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中医药监督知识和执法能力培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县中医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管,每年现场监督不少于2次。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项目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全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100%的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

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20192月我县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底中医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建有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1个。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稳定在45%以上。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中医馆与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平台、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平台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注册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595人,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58人,较末增长12.7%。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级基层中医骨干医师4名、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2举办继续医学教育5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

中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综合产值2250元。中医医院设有治未病科(中心),中医医养融合发展逐渐起步,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中医药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大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大幅提升,全社会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中药防病治病良好氛围逐渐浓厚。

第二节发展机遇

政策机遇。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政策保障。

改革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创新驱动成为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信息技术加速推进中医药服务领域拓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带动资源要素集聚,建设嘉陵江生态经济带示范县、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战略为建设新时代中医药强创造更好条件。

需求机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期盼已经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从能够早治愈尽量少生病转变,中医诊疗优势、治未病优势、养生优势、康复优势在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交织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让人民群众重新认识了中医药,为群众信中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节 面临挑战

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中医药管理局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省中医药工作要求和《健康蓬安2030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指明了今后我县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计划,给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明确,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县的中医药工作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部分政策制约中医药服务的发展。表现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准许报销的中医治疗项目偏少,中医治疗性收费标准太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政策措施未完全落实。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不多、类别不够、质量不高。县域内中药制剂能力不足,制剂区域空白,只能委托代加工。

区域中医龙头作用发挥不够。县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优势还不明显,特色还不浓厚;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学科和专病的名中医偏少;缺少科研项目和成果,与我县地位、作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高端人才匾乏、继承不力制约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全县中医药人员总数和骨干短缺十分严重,我县大多数省、市名中医和经验丰富、群众认可的老中医因退休、身体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坚持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一些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得不到有效传承,中医中药的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致使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日趋萎缩。

参与重大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力度不够。尚未构建完善的中医药参与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疾病机制,不能保障中医药及时有效防治突发传染病,特别是基层缺乏专业人才,防治技术水平偏低。

中医健康产业滞后。全县尚未形成集中医医疗、养生康复、健康旅游、中医药保健、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实现以健康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以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为指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中医药医疗技术,提高中医药科学化管理为重点,以加大中医药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是中医药事业的主导,落实政府在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制度制定、规划策划、资金筹措、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强化政府在保障中医药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中医药行业的社会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培养中医药行业领军人才、继承型的临床人才、高级科学研究人才、中医药创新性人才方面,制定规划、落实资金、加强管理。坚持中医药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促进区域内中医药均衡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必须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打造能够可持续的名院、名科、名医。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县、乡镇(社区)、村的中医资源,中医医疗的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促进城乡一体,促进健康公平,促进中医优势资源城乡共享。

发展目标

2025年,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启动,以公益中医药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妇幼保健中医科为支持,民营中医机构为辅助,以打造名医、名院、名科为依托,建成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引领能力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学科和多层次人才结构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县名医馆内涵建设更加丰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村卫生室中医角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量稳定在50%以上,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升,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全县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公立医院中医床位数达到1.01张。县中医院初步达到三甲中医医院标准,中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诊疗人次比例达到30%以上,全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有规范的中医科,中医药服务特色进一步增强。

中医医院实现从临床服务向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老拓展,设立规范化治未病中心和老年病科,其余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治未病和(或)老年病服务。

以中医药技术平台建设为载体,现有省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到2025年力争省中医重点专科达到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5个,县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3个。推广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研究成果,培养领军人才1-2名。

全县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遍提高,中医药文化深入传承,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应用,中医药科普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的带动作用,整合全县所有的名老中医到基地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建立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引领区域中医药发展;建成一批服务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基层中医药示范机构。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中医药医疗资源

中医类医院(所)

1

1

预期性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400

899

预期性

每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0.8

1.5

预期性

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43

0.6

预期性

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药师(士)数(人)

0.04

0.06

预期性

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设置率%

90

100

约束性

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老年病医院中医床位数占比(%

5.24

6

约束性

中医药服务

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重(%

12.61

13

预期性

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重(%

9.37

10

预期性

基层中医药服务量(%

46.7

>45

约束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

67.5

80

约束性

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

78.3

90

约束性

中医药产业

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万亩)

0.4

0.6

约束性

产业链综合产值(亿元)

0.1

0.2

预期性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强龙头,加快中医医院发展。将县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积极推进第二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名医馆硬件设施投入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和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科室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改革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注重治疗和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的结合,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服务模式。

加强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县人民医院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完成中医集中诊疗区打造,并达到国家标准。鼓励县人民医院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县妇幼保健院加强中医科和中药房的建设。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力度,提升形象、提高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3年内完成中医馆的提档升级工作,提供不少于10项中医药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提供不少于6项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稳定在50%以上。

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中医师流动。落实、鼓励和规范社会办中医的政策,探索设置满足群众对中医药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社会养生保健机构,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及多方参与。改进和完善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鼓励名中医、高年资中医师到基层服务。

第二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县中医医院要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针,按照拓空间、提实力、强效力方向,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机制。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急诊、急救、应急能力和水平。优化中医临床路径,支持病房开展中医药为主的治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以中医药特色评价为主体的中医医疗机构评价监控体系。加大对医院已经确定的有效方剂进行医院制剂研究的支持,2025年末,力争中医医院有特色中药制剂;能够提供临方加工剂型3种及以上。

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县、乡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县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基地提档升级,服务项目10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每万服务人口配备0.5-1名专兼职治未病专业技术人员,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治未病服务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纳入中医健康管理范畴,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均达到80%

加快补齐中医药服务体系短板。县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建设重大传染性疾病监测哨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中医角强化乡村、社区疫情中医药防控,推广行之有效的基层中医药防治方案,不断增强基层疫情中医药防控和救治能力。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好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业务指导、适宜技术筛选、培训等工作。到十四五末,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6项。

第三节  积极推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

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特色服务及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传统中医康复治疗项目,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支持公立中医院为社会办养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把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时尚消费需求相结合。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升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康复护理、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的协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园区,拓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探索医疗、社会、家庭、临终关怀一体化的中医药医养融合新模式。

促进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制作一批中医药健康教育科普作品。推进中医药机构形成富含中医药特色文化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鼓励开发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促进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培育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新品种。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挖掘、弘扬具有蓬安特色的运动健身项目并促进其与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

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开设中医养生堂专栏作为中医科普的标志性品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的力度,让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科普活动。努力形成人民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

持续开展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服务方式上体现中医特色优点,让患者在中医药治疗中陶冶情操、享受文化。

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传承工作。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整理研究,抢救中医医技菁华。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友好交流,请进来,派出去,传播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第五节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

大力培育中医药领军人才。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训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批中青年名中医,培训中医、中药高端人才。继续抓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临床经验继承工作,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努力培养中医药名家,形成一批中医药协同创新团队。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抓好中医师承教育、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西学中培训和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特殊技术培训;建立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

提倡和鼓励高级职称中医在乡镇卫生院坐诊;鼓励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中医药人才和退休中医药专家;建立完善的促进民间中医药技能人员发挥作用的机制,完善中医专家到基层指导服务的工作机制。   

第六节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县所有公益性医疗机构中药房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并实施中药饮片溯源系统,加强中药药事管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鼓励和支持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县域范围内委托加工和调剂使用;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和具备条件的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药膏丹丸散加工房开展临方加工和临方炮制,提高中医药品质。依托县中医院建设中药制剂中心,促进中药院内制剂的质量和使用量,推进中医名方向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发中草药、中药新药和以中药为原料的健康产品。

加强中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医养生、健康咨询、名医推荐、预约挂号等信息推送服务。利用互联网+探索现代传承模式。加快县中医院信息化建设,2025年达到数字化医院三级标准。全县医学影像会诊中心进一步提档升级,开展网上中医会诊,解决疑难病例。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在2025年科研协作和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有新突破。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能力,完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介入的机制和防控网络。促进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科研与产业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力争省市级科技进步奖0的突破。

第七节推进中医医改工作

积极推进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以促进分级诊疗、规范基层转诊、优秀医生下沉为改革目的,构建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其它医疗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资源均衡分配,提高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全域中医药服务的整体能力。

积极探索中医医院改革模式。按照转变模式、提升能力、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挖掘改革潜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加中医药医保报销比例、增加中医项目报销目录和报销范围,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比例,加大对基层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医联体建设。

进一步落实中医药发展鼓励政策。探索符合中医医院发展的绩效评价模式和政府补偿机制的改革,完善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治疗手段的政策,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疗法的支付方式。完善中医药技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完善鼓励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及深度开发的政策和措施

第八节强化中医药行业管理

在县卫生执法大队设置专职中医药监督执法人员,落实中医药监督执法职能,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规范服务程序,打击非法行医。

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中药饮片质量、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医疗广告和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的监督管理。加强中医医院规范管理,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全县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中医药动态监测。  

第九节强化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管理

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落实鼓励和规范社会办中医的政策。探索设置满足群众对中医药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身保健机构,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及多方参与,引导民营中医机构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和提高管理、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中医诊所、中医馆、坐堂医生的监管,规范中医药服务秩序和服务行为。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各部门实施《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协调机制,把该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

第二节强化政策保障、宣传引导工作

建立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县委编办、县人社局支持中医药行政管理、中医药机构人员编制;财政部门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投入;发改、自规、住建等部门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配套建设资金问题协商制定专项实施意见,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成上级下达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员各方共同支持中医药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确定重点项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确保《蓬安县十四五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